好文分享:破解秋天涼性蔬菜變毒性的迷思~

防疫樂活心元年、來破解秋天飲食的迷思吧!

中西醫在節氣養生上,雖然方法不同,但如果平衡兩者,

會發現許多共同處喔!

今天安主編要來和麗安/麗新家人們分享的這篇好文,

就談到由中西醫共同破解秋天飲食禁忌迷思,

一起來看文章摘要~

中西醫護人員認為地球暖化,又台灣飲食多樣化,中式烹飪都會添加蔥、薑、蒜等辛香料,減輕食材的涼、寒性,民眾不必過於忌諱什麼不能吃。

西醫不講節氣和食材的溫、熱、涼、寒屬性,常有病人告訴她「骨頭不好,不能食用竹筍、香蕉」,其實什麼都可以吃,均衡飲食即可,不過她認同當令食材大量生產,農藥用得少,確實有益健康。

如果秋季飲食有什麼忌諱,「那就是螃蟹和柿子」,張淑涵指出,現在環境汙染,螃蟹易被汙染,本身又寄生蟲多,民眾為了吃蟹膏,沒煮熟,吃下寄生蟲的風險很大,最好徹底煮熟後食用,至於柿子不宜在空腹時吃,容易增加腸道吸收的負擔。

「與其少吃涼寒性的,不如少吃容易上火。」李維哲建議民眾,秋季節氣變換交替,氣候偏乾燥,需要養肺經(上呼吸道),中醫主張多吃白色食物,常吃麻辣、燒烤,不利保養肺部與吸呼道。

文章來源:元氣網

均衡飲食法則,就是過與不及都不好,

所以秋分雖然是白色食物較好,

但也還是要依個人體質或健康狀況,

免得補了美食壞了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