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分享:立秋養生3要點!

又夏又秋的立秋節氣,一起來解身體的濕吧!

週一安主編分享過立秋養肺,週四的今天,

安主編要來和麗安/麗新的家人們,

分享最重要的排身體的濕氣!

這幾年來,

安主編陸續分享過很多篇提到排濕氣的好文,

今天又要來一篇,在又夏又秋交界的立秋節氣,

一起來幫身體排濕養一下吧!

古醫家倒是很有智慧,於夏季跟秋季之間,塞進了一個「長夏」,再跟木火土金水五行對應起來,就成了木-春、火-夏、土-長夏、金-秋、水-冬,剛剛好。長夏對應土、對應脾,表現出來就是濕,非常準確。

既是秋也是夏,身心雙重養護

臺灣的立秋幾乎沒有秋意,反跟長夏的「濕」能對應得上。

1. 長夏排濕,陽光下健走:

排濕,我最推薦的當然是在陽光下健走,這是最快最舒服的排濕法,晚上還能睡得更深、更沉。太忙沒時間運動,泡溫泉、泡澡或足浴,也能帶動全身循環。

若是在睡前泡澡泡腳,應注意溫度不要太高,怎樣叫太高?讓你愈泡愈有精神的,就叫太高,恐干擾睡眠。大約45、6度這種高溫,會刺激交感神經,令人精神為之一振, 白天的話你就可以泡這種。睡前的浸浴,希望能活化副交感神經,因此以舒服放鬆為度, 41、42、43度這樣,不宜太燙。

2. 解水腫,帶動全身循環:

最重要是要去提升活動量、增加運動次數、避免久站久坐久臥維持同一種姿勢。循環慢慢帶起來,心臟、肌肉漸漸練強壯,水腫的困擾,自然而然能解決。

3. 謹慎開展新的一季:

畢竟經過了春生、夏長,到了秋收這第三季,一年的獲利也差不多大致抵定了,紛爭總來得出其不意又特別頻繁,一方面要避免自己被「秋後算帳」,一方面身處「多事之秋」,能少紛爭就盡量慈悲,一方面自己要慎始、要小心,一方面學著原諒、展現肚量。有智慧的人懂得趨吉避凶,絕不會想在秋天和人起口角、起爭執。

文章來源:健康遠見

昨天安主編分享了池上大波池的秋收景色,

是不是覺得和今天這篇養生重點3很呼應呢?

秋高氣爽還蠻呼應又夏又秋的立秋節氣,

家人們看完文章,

別忘了動一動、曬曬太陽才是最重要的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