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分享:陪伴長輩健康到老

在成為長輩的路上,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伴隨許多的愛與理解~

麗安不定期和熱心的志工們所舉辦的活動,就是想讓長輩們不會因為自身身體的健康狀態,影響到心理狀態!長輩們的人生閱歷豐富,自主想法有時也會頗為堅持,但只要多一份耐心聆聽、了解他們的需求,與心裡的感受後,一旦長輩們得已被理解,那份心理影響生理的狀態,就會成為正向幫助長輩們恢復愉快心情、健康生活的主要關鍵。🌞

了解長輩們的心理感受,是麗安與家人們都很在乎的事,分享這篇好文給大家,讓我們一起關懷與陪伴長輩們的身心健康~🤗

“老年人的身體常會影響心理;活動不方便、需要別人照顧的老人,心情容易低落,因為不想麻煩別人就懶得出門,因為怕人家嫌麻煩就自動減少社交活動。心理又回頭影響生理,活動量減少,恢復的狀況就更加緩慢,有時甚至沒機會恢復,就惡化了。

當老人身體狀況或行為改變時,先了解問題是出自心情還是體能上;心理問題如果不容易化解,適當的陪伴可以避免情緒惡化。”

陪伴長輩健康到老 –   文章出處:人間福報

走不動,只是累了嗎?

「最近好容易累,尤其上次感冒後,整個人就沒了元氣,出門走一下子就要休息,起床一下子就累到要再回去睡,覺得自己真的是老了、不中用了。」老人家這樣自怨自艾,不少朋友都聽過吧?

老年人一旦生了病,體能就會衰退很多,還常連帶影響食欲,導致營養不良,或因為長時間臥床休息,出現肌肉萎縮。病好了之後,人也瘦了一大圈,雙腿無力,甚至嚴重到無法自行走路,需要輪椅代步。

小問題輕忽不得

老年複雜疾病,都是從小問題開始。例如感冒、跌倒腰痛、肺炎或泌尿道感染,這些病症常會讓老人家感到疲累、精神不好,但因為不知道怎麼讓自己變好,於是就「自行決定」多休息。沒想到過度休息反而導致體能衰退,最後連起身站立都很困難,只能長期臥床不起。

晚輩也因為對老人身體機能不夠了解,什麼都幫長輩做好,只會把原本還算健康的老人,變成衰弱的老人;一衰弱就更容易生病,一旦生病,就每下愈況,最後連進食與大小便功能都出問題,身體功能愈退愈快,不知不覺就步步接近死亡。

這種「感覺累了,就上床躺」的感覺,只要撐過去、持續量力漸進增加活動,家人朋友在旁給予心理支持與鼓勵,在初期大多是可以恢復的。多數老人的體力可以恢復到生病前的九成以上,甚至有些還比生病前的狀態更好。

長輩的心理衛生

老年人的身體常會影響心理;活動不方便、需要別人照顧的老人,心情容易低落,因為不想麻煩別人就懶得出門,因為怕人家嫌麻煩就自動減少社交活動。心理又回頭影響生理,活動量減少,恢復的狀況就更加緩慢,有時甚至沒機會恢復,就惡化了。

當老人身體狀況或行為改變時,先了解問題是出自心情還是體能上;心理問題如果不容易化解,適當的陪伴可以避免情緒惡化。老人家最常見的情緒問題是憂鬱症,造成的原因少部分是因為家中發生重大變故,有些則是其他疾病的合併症狀,例如巴金森氏症、失智症、腦中風與甲狀腺功能低下,都可能合併出現憂鬱症狀。

心情憂鬱的老人家很需要陪伴,如果狀況比較嚴重,可以服用抗憂鬱藥物穩定情緒,有些人的憂鬱是因為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缺乏或不足,補充抗憂鬱藥物可以改善情緒低落,讓心情好一點。

給希望優於給藥

如果是體能衰退造成的身體狀況改變,治療方法相對簡單,透過自主運動訓練體能,可以改善虛弱無力的疲累感。他人協助的被動關節活動是無效的,所以需要老人家自己願意運動才可以。體能好的人元氣十足,體能訓練,可提升整體肌力與耐力,當身體活動狀況有進步,自信便跟著提升,社交活動也隨之增加,整體情緒狀態就變好了,所以身體與心理會互相影響。

幫助老人,很重要的是要給他一個目標,一個現階段能夠達到的目標,這個目標的建立,可以讓老人家有一個努力的方向。藉由逐步達成這些目標,一方面能培養老人家的自信心,另一方面也能增進體能,心理與生理的共同恢復,才能夠達到老人健康的目的。給老人一個希望,有時候比藥物還有效。

老後的專注力與執行力

從年輕到老年會有兩個腦力感覺有所改變的時間點:一個大約在五十歲,另一個大約在七十歲左右。

多數人到五十歲,會感覺自己的記憶力不再那麼好,規畫統合事情的能力逐漸減退,很難處理複雜抽象的資訊,學習新的事物也變得不容易。這些改變對於日常生活影響不大,生活漏了幾件小事,不太會造成大問題。

可是到了七十歲,腦力退化的狀況變得比較明顯,很難同時間處理兩件事,當所有精神專注在一件事情上,很不喜歡有人干擾,也許只是一通電話,或有人臨時交代另一件事,就很容易不耐煩、發脾氣。

很多人以為年紀大的人脾氣都不好,其實不是這樣,這是因為隨著年紀增加,腦部無法同時妥善處理兩件事。

如果這兩件事對老人家來說都很重要,他就會產生焦慮和緊張;如果這樣的狀況很常發生,當事人的壓力會很大,甚至到要崩潰的地步。不過好在多數老人家生活簡單,碰到打擾只是會有點不高興,只要稍微處理一下,情緒很快就過了。

準備專屬記事本

我常建議老年人隨身帶記事本,當你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,很怕被打斷而忘記,可以把突發事件記在本子上,然後告訴對方:「晚一點我會處理,但不是現在。」如果對方沒有辦法接受,就建議他尋找其他的處理管道。事情被記下來後,就可以繼續進行原來手頭上的事,而不需要一直記掛還有一件事要做不能忘,這樣可以將所有腦力專注在眼前這件事,焦慮程度就會減少。

倘若退化的狀況比較嚴重,超過一般人退化的速度,甚至影響到平常的生活功能,比如老人無法自己準備要吃的食物、整理衣服與容貌外觀,這時候就不僅僅是老化了,可能是失智的初期表現。一旦進入失智,退化的程度會變快,在兩到三年間就有明顯改變,生活大小事變依賴了、個性轉變了、大小便失禁了,還出現妄想和幻覺,這時候就步入失智的中重度階段。

因此對晚輩來說,懂得早期偵測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退化很重要,當老年人的腦部狀況開始減退時,及早加強腦部訓練,安排定期社交活動,以及提供記憶輔助的小工具,例如記事本或是具提醒功能的手機。

老年人的身心照護

老年人的運動,最簡單的就是每天散步三十分鐘,一天至少一次,兩次更佳。時間盡量選擇溫度適宜的時候,過冷或過熱都不宜,所以寒冷的清晨與深夜,或是炎熱的中午,都不是好時機。如果已有其他運動習慣,請盡量維持,但要注意熱身運動,避免運動傷害。

如果天冷不方便出門,現在很流行的健身器材──固定式腳踏車也很適合,尤其對於耐力不足的老年人,每天固定踩踏三十分鐘,可以訓練耐力,是很安全與健康的運動方式。

詳細的運動方式,可以詢問可信賴的老年醫學科或復健科醫師,他們會依照個人不同的體能狀況,提供「客制化」的建議。

多陪伴走出戶外

盡可能不要讓老年人因為腦力退化,就取代他做所有原本他能做的事情,應該多鼓勵老年人自己做事,如果無法自己完成一整件事情,可以部分由家人代勞,不要全部都由家人完成。

有時候老人家只是需要一個人陪伴,才會有安全感,很多事情還是可以自己完成。

比方,要買的東西有好幾樣,老人家可能記不得,而不想自己去買,就把這件事情交給家人代購。遇到這樣的狀況,可以將需要的物品整理成一張購物清單,由家人陪著去買,告訴他不用擔心,忘記會有人提醒。

面對高齡化,年過六十五歲的朋友們,在得知這些資訊後,從今起,別再限縮自己能夠做的事情,別老不出門,成天在家裡的小小空間無所事事,找個人陪伴,出門走走逛逛。

跨出去,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。

(摘自《是老化還是疾病?》,大塊文化)